财经新闻
任正非5月21日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说:“自主创新如果是一种精神,我支持;如果是一种行动,我就反对。”他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曾表示,“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我们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
他所说的“自主创新”是做孤家寡人,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农民,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他支持精神层面的自主创新,但别人已经创新,付钱购买知识产权即可,不用自己重做一遍。
作为一名全球化科技企业的创始人与管理者, 这种理解没有问题,创新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闭门造车不会有结果。很多人理解的“自主创新”也可能有这种意思,即西方会做什么我们必须做出什么,不能落后于人。比如我们曾感叹自己是制笔大国,却造不出圆珠笔头,需要进口。因此,这被当成科技攻关项目,一定要实现自己生产。
但是,自主创新作为一项政策目标,在中国有着特定的含义。
首先,通过技术引进、学习以及不断追赶,中国企业在不断提升效率同时,遇到了技术升级的瓶颈,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限制,与国际高水平企业进行竞争。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一系列领域针对中国长期进行技术封锁,不仅不能买相关产品,也不能并购相关企业,甚至连相关的生产工具都不允许出售给中国企业。
在可贸易的部分,尤其是在信息电子领域,美国企业具有垄断性地位,掌握着核心技术。但是,鉴于历史上美国有利用核心技术达到政治目的,或者压制竞争对手技术发展的传统,中国电子行业对美国核心技术过度依赖存在巨大的风险,这就是华为长期执行“备胎”计划的原因。
既然核心技术买不到,技术引进、技术模仿都无路可走,自己又必须要提升产业竞争力,那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走,依靠自身力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
其次,由于5g、人工智能等技术出现,当前世界面临新一轮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必须由新的技术革命所推动。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机会,因为中国具备了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的能力,这种创新又能赋予中国经济新的发展动力,甚至是掌握制定技术规则与标准的主动权。
因此,新时代要求中国企业必须进行革命性的自主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在这两种自主创新目标中,前者是因为封杀而被迫重复创新,后者则是主动参与全球技术变革。但是,这些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恰恰相反,需要建立在扩大技术开放合作基础上。
早在2013年9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我们强调自主创新,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他进一步指出,“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2014年8月,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相关会议上提醒,要研究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科技创新方面)保持战略清醒,避免盲目性,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亦步亦趋。他表示,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要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的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有全球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要“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美国打破全球科技产业供应链,必将对产业造成重创,不仅影响到存量人才就业,也会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产生影响。中国应该积极的吸引这些国际人才,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为中国创新事业服务。
美国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行封杀,让我们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生存与发展的命根子,不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随时可能会被钳制,不管是一家企业,还是一国经济。
在中国政策语境下,自主创新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或许用技术创新更接近本质,它是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进行科技创新的开放性活动,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国家经济强大的标志。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创新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像华为那样专攻一个城墙口,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