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日前在大连举行的“2019年夏季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上,中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表示,过去中国企业家心目中的英雄是地产商,现在变成任正非了,中国的企业家变得更重视技术、有长远规划。
最近两年,中国市场舆论以及企业家意识发生了转变,这是由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外部冲击共同造成的结果。过去,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脱实向虚现象,资源不断涌入地产、金融以及互联网等行业,社会上以企业赚钱多、规模大、估值高为目标导向,动辄以“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为价值观,主要靠不断高杠杆融资购入资产或者大规模风险投资跑马圈地,坐等资产升值增加财富。这些财富都是经济繁荣带来的幻象。
早在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时表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创新驱动战略成为十八大以来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经济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后,中国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加强金融监管,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开放力度,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政策都围绕着提高供给侧质量,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这需要不断推进经济改革,创造以市场化与法治化为基础的市场环境,从外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在内的私有产权的法律保护,激励企业家精神,促使企业产生内在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这个过程由于市场周期性、结构性因素的干扰,以及某些政策执行和落地不够完善,尤其是企业本身缺乏转型升级的方向感以及勇气,因此,比较缓慢。十九大后,改革正处于从量变向质变飞跃的关键阶段,不期而遇的贸易战让整个国家经济以及企业不转型所面临的风险,一下子直观地展露出来,这种危机感强力动员了各级政府以及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意志,为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提供了“临门一脚”的作用。
就像宁高宁所说,中国企业开始注重长远规划,注重研发,注重企业内部治理,包括注重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布局,投资更谨慎了,对发展的方式更理性了。由过去粗放式的投资,规模化发展,转向了创新导向,效率导向,质量导向。
中国企业从浮躁与浮华的氛围中突然清醒,并且拥有了方向,这会加速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企业家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他们是创新的组织者、推动者。企业家有十分敏锐的市场感觉,富于冒险精神,有执着顽强的作风,在把握创新方向、凝聚创新人才、筹措创新投入、创造新组织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有强烈的转型升级内在要求,但是,只有中国企业自觉完成转型升级,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自身的升级。这要靠企业家精神产生的“创造性破坏”完成这一过程,企业家们在政策引导与外部冲击结合下,正在进入创新的轨道。
当前,中国政府正在不断完善市场环境,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以适应和促进高质量增长。也就是说,此前政府更偏重通过理念与政策的更新引导、倒逼企业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这一目标完成后,政府则强化市场规则的改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即市场化、法治化以及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市场则是基于法律与规则运行,然后通过全面开放与国际规则接轨并引入高质量的竞争。
中国企业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治理,以适应外部的规则和竞争,并通过治理革命提升效率。中国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强调灵活性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但这种灵活性主要是为了短期目标,创新则需要长远的规划与长期投入,因此,需要截然不同的管理组织方式。
中国企业需要进行一场管理革命,不是传统的管人、管钱或管产品以及营销,而是将企业作为管理的对象。只有让企业变成一个高效的管理组织,才会有高效率的企业运行与高效益的后果。因此,政府负责市场环境的进化,企业负责自身组织的进化,只有两者共同努力,形成相互协调、良性循环的格局,就会大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早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