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日前,社交媒体上流传着日本与美国部分人士要求本国企业撤离中国的消息。事实上,这些都是国际疫情不确定性导致的担忧并被放大的错误信息。
首先,并不存在美国政府要求其在华企业撤离中国的措施,只是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在回答如何避免过分依赖中国制造时提出的一个建议,即可以向美国公司支付搬家费用,支持他们搬迁回来。其次,日本政府在中国发生疫情后,因部分供应链断裂威胁到了日本本土生产,对供应链多元化提出要求,提出建立强韧且具有弹性的经济结构,支持将一些生产基地返回日本和实现多元化,这被纳入了最近制定的抗疫经济救助计划。其中包括,对于一些依靠单一国家生产的必需品、原材料,相关制造商将生产工厂迁回日本国内,可以享受补贴。这个政策主要目的是避免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实现供应链多元化。日本供应链曾因其地震海啸以及东南亚的地震海啸等受到过冲击,具有应对灾害的风险意识。总而言之,目前不存在美日要求其本国企业撤离中国的事情。
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化形成了产业链全球部署与分工,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试图推动再工业化,但经过十多年努力没有收获。此次疫情中,再度出现一些摆脱中国供应链的呼声,是西方某些群体想要借力继续推动再工业化,尤其是疫情期间对医药、医用器械及防护物资的争夺,导致欧美一些国家之间的不信任感增强。但各大国独自构建更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在短期内是极为不现实的。
截至目前,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企业外迁,即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以及贸易摩擦形成的高关税威胁。但是,即使如此,也没有影响到中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其中,一些向美国出口的企业将在华部分产能转移出去,同时留下一部分产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疫情最初在中国爆发时的确部分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但随之而来的全球爆发显示这不是中国独有风险,将供应链搬出中国缺乏理由。相反,由于中国很快控制住了疫情并复工复产,显示出比其他大国具有更强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这种应对力会巩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
在全球化时代,竞争并非来自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存在于供应链之间。由于价格竞争加剧,在维持竞争优势的同时享有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这取决于高效供应链能够降低成本以及用最快速度率先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重要原因是拥有完整、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优势,进行规模化生产,满足国内与国际市场需求。任何企业如果搬出中国都会丧失供应链优势,从而让自己在全球市场处于竞争劣势。
疫情冲击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在这种背景下,跨国企业搬出中国的风险更大。因为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价格竞争更为关键,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帮助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外迁重新投资需要大量资本,但部分跨国企业已经因为经济停摆影响现金流,很难冒风险去一个比中国制造成本更高的地区进行重复投资。因此,在全球经济没有真正繁荣之前,这些企业外迁的可能性很低。
与此同时,中国大规模投资5g设备与技术,推动经济数字化与智能化,这不仅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数字经济软硬件市场,还通过产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为传统产业大幅提升效率带来可能。也就是说,中国数字经济基础建设将会进一步巩固自身供应链的效率优势,这是发达国家以及意图替代中国制造的低成本生产基地所不具有的。
当然,中国供应链也存在某种挑战,即对供应链和技术链的控制能力需加强,在上游一些关键设备、零部件与原材料等领域,还需减少对外资企业的依赖。另外,在下游很多系统集成与企业品牌也属于外资。如果基于别的原因,一些跨国企业试图推动中国供应链上游以及将组装部门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会暂时影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因此,向微笑曲线两端进军是中国企业的历史责任,但要在国际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基础之上去完成。
当下,最重要的是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开放,推进数字基建,培育更大的国内市场,做好自己的事情。至于违背经济规律与全球化趋势的做法和谣言,我们无需太过在意,更不能因此自乱阵脚。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