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
受疫情冲击,今年稳就业保民生形势严峻,通过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回升是化解压力的办法之一。因此,允许地摊经济存在,既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又能为低收入者提供廉价商品与服务,一举两得。事实上,最近几年一些城市已经陆续启动夜间经济,地摊经济是夜间经济的扩围。
允许地摊经济存在是保民生、保就业的需要。政策给予空间,地摊经济可以吸纳不少就业,尤其是可以给失业人员一条积极自救的渠道。事实上,地摊经济对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早在1990年代末期,曾因国企改革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较大规模下岗现象,当时大力发展夜市经济,人们摆地摊卖杂货,做餐饮小吃等,帮助很多家庭渡过难关。
但长期以来,地摊经济备受争议。它有利于农民入城或者低收入民众的就业和生计,并为城市居民提供购买低价商品和服务的选择;同时,也会出现占道经营,制造交通拥挤、卫生、噪音、污染等问题。有些地方商贩为了争夺摊位,也曾出现安全问题。为了让城市更有秩序并且整洁卫生,很多城市不允许存在地摊经济。
事实上,如果管理不善,地摊经济是会带来一些问题,它本质上是一个城市治理能力的问题。欧美国家都有小摊贩、集市、夜市、周末市场、跳蚤市场,庭院销售等形式的个体自由零售方式。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有不同的街边小摊,出售各种小吃和服装、日用品等。但这些不同形式的地摊经济的营业地点、时间、经营范围有严格限制,是建立在包容性与合规性基础之上。我国地摊经济主要的挑战是如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以包容摊贩经营。
首先,需要对地摊经营进行规范。地摊经济、夜市经济的本质是个体经营者使用公共空间营业,但中国大部分城市人口密度极高,公共空间却严重缺乏,真正宽敞到能够容纳摊贩的街道非常少。此外,中国城市社区都有围墙,住宅区私域内也不能摆摊,以避免影响居民生活。因此,城市规划并没有给地摊经济太多空间,因此,在有限的区域内,如何公平地分配摊位,规范营业时间、经营范围,避免交通堵塞、污染环境以及扰民等问题,这些是城市管理部门首先要设计好的。
其次,需要对地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度监管。地摊经济白天以流动商贩销售瓜果蔬菜,晚上以小吃排档及部分小件日用杂货为主,印证了民以食为天。饮食涉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必须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部分摊位可能需要制定准入许可。当然,这种监管不应该收取费用,更不能允许寻租行为存在,而是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需要确保市场公平。人们呼吁地摊经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地产价格上升,带动租金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导致城市商业价格上涨较多,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增加。与正规超市、商场和饭店等需要缴纳租金和税费相比,地摊没有这些成本,有些蔬菜瓜果甚至是农民自产自销,因此,价格会很低。在需要提振消费的背景下,消费分流或许会对正规商业机构造成一定经营压力。与此同时,如何确保地摊与正规商业机构销售商品在质检标准上的一致性也是关键,否则,就可能存在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收入和消费方面也有不同的分层,因此,承认地摊经济可以为一部分人提供就业和服务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像总理所说,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中国不同层次的多元化的商业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发展,需要城市当局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以及市场监管能力,在秩序与生存之间实现平衡,使得城市兼有包容性与秩序性,建立起地摊经济“干净、安全、有序”的新形象,增强城市的生机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