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日前,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同意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这意味着高达百万亿规模的中国债券市场朝着统一又迈进了一步。
公告明确,人民银行、证监会将加强监管合作与协调,共同对通过互联互通开展的债券发行、登记、交易、托管、清算、结算等行为实施监督管理。据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两个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体分为交易前台连接和托管结算后台连接两个部分。 所谓互联互通,就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不同的债券品种由央行、发改委、证监会、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分别监管。但是,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收益率和流动性存在着一定差异,因为两个市场投资主体不尽相同。银行间市场主体主要是各大商业银行,而交易所交易的主体则是各种投资机构。两大市场受不同部门监管,各方对债券风险的判断有差异,有时会产生监管和评级上的一些套利空间,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部分地限制了债券的流动性,并且有可能增加债券发行人的综合融资成本。因此,在过去的20年里市场一直呼吁统一债券市场。
党的十九大以来,尤其是2018年召开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并进一步提出要改革和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协同,形成市场监管合力。随后不久,央行与证监会就联合发布2018年第14号公告称,央行、证监会和交易商协会将协同债券市场评级机构业务资质审核和注册,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的逐步统一。2018年8月2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会议,首次提出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债券市场。同年12月,央行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由证监会依法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违法行为开展统一执法工作。 2019年,证监会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自8月2日起,扩大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参与现券交易的银行范围。
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逐步推动债券市场的统一。今年4月公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意见还要求: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等。截至目前,统一债券市场正在稳步进行,最终要实现制度和规则上的一体化。
截至6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07.8万亿元,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2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贷市场的实体企业融资第二大渠道,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目前,中国还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
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切实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价格发现,有助于发行人更好地进行定价,优化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同时,这也会为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效率。
此外,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统一和简化交易、清算和结算过程,有助于提升中国债市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推动中国债市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在扩大金融开放,建立一个统一的有深度和广度的债券市场,并在规则上与国际接轨,有助于深化金融开放并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基础。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