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中国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是服务业相对落后,服务业与制造业是唇齿相依、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今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从各国发展历史看,在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过程中,也即是制造业遭遇挑战与竞争的时候,服务业发展水平将在转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当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移,服务业比重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果服务业生产效率总是低于制造业,就会拖累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其次,高水平服务业有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以及生产效率、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缺乏高水平服务业将使得企业创新更为艰难,尤其体现在教育、研发、设计等领域。
因此,改革需要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同时,一定要同时强化服务领域,因为服务业贯穿各个环节,是润滑剂也是动力燃料,既有生产性服务业,也有以消费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流通本身是服务业重要部门。服务业在分配中的作用更大,因为除了从事制造业的蓝领之外,大部分人从事服务业,只有发展高端服务业才能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从事白领工作,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国内消费。目前,大量高学历年轻人从事低端服务业显示出高端服务业吸纳能力较低。
中国服务业效率相对较低主要有三个原因造成。首先是开放度较低,教育、医疗、金融、法律、通信等领域相比制造业开放较晚,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九大后,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引入国际竞争,促进高水平发展。其次,是部分领域准入限制,使得一些行业缺乏民营企业竞争,再加上一些内部机制问题,导致质量和效率不高。其三,对于生活性服务业而言,最关键的是行业标准的建立与消费者维权体系的完善,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改革消除这些机制性的弊端,相关部署在一系列文件中处于重要地位。
除了这些原因外,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助力创新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文化因素,即观念与价值取向问题。在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家眼里,能为企业带来直接利益的东西价值最大,比如通过关系拿到订单,或者工程师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节约成本。对于不能直接且快速产生利益的专业知识服务,企业投入较为吝啬,但营销培训极为流行。
比如1998年华为就开始耗资数十亿元聘请ibm专家进行管理革命,ibm以为中国会是一个很大的管理咨询市场,结果只有华为一个客户。同样,大量中小企业也不愿意使用付费企业管理软件,而是希望免费获得。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时常常直接与对方政府部门对接,忽略在当地购买公共关系、法律、咨询等服务;对于产品设计,企业更愿意接受低成本模仿服务,而不愿花高价聘请设计师;同样,中国人希望从网上获取免费低价值信息服务,而不愿付钱购买专业报刊。
这些现象表明了中国实用主义观念下对专业知识服务的价值缺乏足够的尊重,而且知识侵权难以得到足够惩罚导致大家不愿意为专业知识服务付费,形成的结果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少,缺乏足够利润支撑,无法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与精英人才进入,可能产生恶性循环:生产性服务业的落后也限制了企业创新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观念和营商环境,将保护知识产权具体落实到方方面面,强化对专业知识服务的合理回报,吸引更多人才,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