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就地过年这个主题回答记者提问。今年春节,为应对疫情,中国政府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要求各地做好群众就地过年的服务保障。
春节期间提倡就地过年是应对疫情挑战的最佳举措,因为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更有利于传播,而且传统春节期间会有数亿人口在拥挤的火车、飞机和长途汽车中流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也要进行聚餐集会拜年等活动,这两个因素很容易导致疫情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蔓延。相信大部分国人会以实际行动支持这项政策,减少和避免大规模人员流动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这是因为,虽然很多城市属于低风险地区,但是,一旦在路途当中与病例同行就会面临长时间隔离的风险,而农村、县城等地区医疗资源少,核酸检测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及时满足返乡人员每隔7天核酸检测的要求,因此,为了避免种种不确定性带给个人或家庭的风险,就地过年的确定性更能满足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春节假日诉求。
但是,过年毕竟是中国一个悠久的重要传统,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春节经济模式,就地过年改变了原有的形态,冲击很大,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部署。
传统春节一般大城市会出现空城现象,而中小城市和乡村会有大量返乡人员。因此,一般大城市服务业会出现停摆,而农村和县城等中小城市则会出现一年当中消费最旺的时期,返乡人员转移带来大量集中消费,包括吃喝玩乐以及礼品消费等。就地过节意味着中小城市和乡村今年消费可能会大幅缩减,同时,它们的消费文化与购买商品也很难转移到中大型城市,因为消费商品结构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这会导致城乡之间供需在结构和规模的错配。
毫无疑问,这对中小城市以及乡镇的商业服务部门会造成打击,提供年货的生产企业可能有所损失,尤其是可能有些企业已经为春节备货的情况下,应该积极打折促销。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以及像珠三角、长三角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可能在春节期间突然暴增很多就地过年的需求,除了商品购物之外,更要提供丰富多彩的假日文化、周边旅游、娱乐休闲等精神服务,毕竟不需要走亲访友,也不能外出旅游,人们总要假期休闲。事实上,如果绝大部分民众积极响应就地过年,那么常态化的健康监测、消毒等防疫措施,就可以如平常一样,不必因为假期而加码,毕竟全国大部分仍为低风险地区,不能因为春节因素就要动员整个社会紧张起来。相反,应该在确保防疫措施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地促进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提供更多消费场景。
此外,有研究认为“就地过年”政策对生产部分是利好,因为按照传统春节惯例,制造业工厂春节假期前后大约一个月时间。就地过年不仅减少了工人无法及时返工的风险,还能够在法定假期外的时间继续生产,尤其是出口部门今年订单过多。但是,对于内销制造商而言,由于需求本身受到影响,供需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对于生产和市场的提振并不会太明显。
此次就地过年对传统春节经济模式有较大影响,也会对节日中最核心的团圆与亲情产生一定冲击。因此,这也是春节这一农业时代的节日的城市化与现代化试验。大中型城市应该利用这次机会,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做好春节服务的安排,尤其是节日文化活动与消费创新,要让更多人在城市中拥有“处处是家乡”的归属感。如果就地过年能创造更加舒适的假日体验,或许将会逐渐改变过去那种以吃喝与人情为核心的传统过年模式,让春节与城市文明更加协调。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