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日前,一些城市掀起抢购学区房热潮,为此北京上海等地加大力度改革入学政策,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大力推动落实“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希望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而不是从小学就开始经历刷题和过度培训,变成考试机器。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即望子成龙的文化,历史上中国人一直信奉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成为拥有某种资源的社会精英。这种观念在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东亚国家根深蒂固,这也是中国一些家长目前对教育疯狂投资的文化基础。
与此同时,某些商业机构为了利益持续而广泛的“煽风点火”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满足家长提升孩子成绩的心态,用超纲的教材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授课,让参与了培训的孩子在学校考试中比别人成绩更好,这会导致更多家长因焦虑而被迫让孩子参与校外培训。有些房屋中介也会鼓吹学区房概念,一方面推动房价上涨而获取更高的中介收益,另一方面也会推高学区房的换手率,持续创造交易机会。
再加上中国是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人们对美好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以及对创造财富、社会阶层跃升等个人和家庭的发展特别重视,而一些过度美化创造财富的舆论则可能催生出社会焦虑症。这会导致依靠个人奋斗的中高收入群体缺乏安全感,部分人被迫对下一代进行巨额投资。
除了这些文化、商业与社会竞争的因素之外,事实上,中国教育和社会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强化了家长们的焦虑。只有更快更好地改变这些因素,才能逐步化解社会在教育上的鸡血状态,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让教育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中考的升学率比较低,比如2019年度全国初中毕业生一共有1454.09万人,中考升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为57.73%,也就是说,中国初中毕业生仅有一半多一点的人能够升学到高中。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高达80%以上,如果将高职算在内,几乎达到90%。这两组数据意味着,竞争是从小学开始的,而升高中的压力比升大学更高,这是一个更为残酷的关口。家长选择校区,在小学阶段加大课外培训的力度,主要是想通过初中升高中这个高门槛,而且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如果中考成绩好,可以进入更好的高中,为考取更好大学做准备。
因此,中国应该大幅提高初中升普通高中的升学率,避免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工作,或者只接受中职技术教育,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学到的技能有限。即使未来依靠自学也要先越过高中、大学这两个阶段,实现自我提升非常困难。党的十九大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因此,应该实现高中教育普及,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否则,有近一半孩子初中毕业就会被分流,这会导致家长教育投资的竞争问题难以根除。
此外,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在办学中过度注重商业利益与财政补贴,而对教育质量和学生技能培养等方面缺乏标准约束。与此同时,高考录取率虽然高,但大部分学校以综合性学校为主,在提供文凭的同时,却容易出现就业难的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应该改变小学就开始刷题而大学放养的做法,大幅提高大学以及高职的教学质量,对教师和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改变综合性大学比重较大的现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在一些发达国家,技术蓝领的收入非常高,这也是这些社会较少出现“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现象的原因。在中国,工业从业者往往会被定义特定的社会地位,也有着不同的收入水平。尤其是社会对制造业工人重视还有待加强,表现在技能培养、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方面面。这导致许多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从而导致社会环境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而专业型人力资源的不足也会影响经济转型升级与效率提升。
所以,改变人们对教育的错误认识和焦虑心态,不能仅仅依靠频繁的政策调整进行应对,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要改革我国教育体系,建设一个更公正的社会,如果不从根本上理解和调整教育,针对家长们教育投资的政策很难起到持久作用,相反,可能会刺激更多的扭曲行动。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