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国的城镇率指标继续增长: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06、1.02个百分点。
同时,2018年的上述两项数据已经非常接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目标。
这表明,我国已从高速城镇化初期向中后期转变。而在部分新型城镇化目标或在2019年提前完成的背景下,如何将人口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分流,将值得关注。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刘军指出,目前中小城市的户籍是放开的,但人口流入的效果并不非常明显,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地方收入不高,而要改变这些情况,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快产业化的发展。
部分新型城镇化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尽管2020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的目标,可以说在2018年基本完成,同时2020年末全国城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的目标,在2018年末已经完成了43.37%,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仍很大。
比如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上述2个城镇化率的目标是缩小到15个百分点,实际上在2018年末这两个城镇化率的差距在16.21个百分点,这与2015年的状况差别不大。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现在国家城镇化进程是在有序地推进, 这意味着“不盲目追求快速、高速”。
进一步讲,李国祥认为,现在整体城镇化速度略有放慢,一个是基数变大,新进城的人占比会减少。而此后城镇化发展,还是要稳中求进,不要急躁,在稳的基础上求进,“把城镇化放在质量上,而不是数字上。”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2015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一年提升了1.33个百分点,2016年、2017、2018年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25、1.17、1.06个百分点,整体呈现逐年放缓态势。
同时2016-2018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3、1.15、1.02个百分点,也是呈现放缓的态势。
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三庚指出,现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这说明城镇化方面做的许多工作取得了成效,“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城镇化规律,在农民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工作中,要让农村人口享受城市带来的福利和城市户口带来的好处,促进农民进城变为城市户籍居民,这样农民才会愿意进城”。
农民进城速度放缓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此前的2011-2016年,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和0.3%。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60.1%。
2017年末全国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增长1.5%,相比2016年增速开始回升,但是到了2018年末外出农民工增速再次下降到了0.5%。
对此,李国祥指出,很多农民工在城市定居,买了房子,但是户籍不迁移到城市,是因为农村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如果户籍迁走,农民担心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要被收回。所以促进农民进城还是要有配套政策。
“既不强制农民进城,也不给他进城设置障碍,要实实在在为农民工进城获得户籍和享受城市服务创造好条件,让农民自己选择。”他说。
同时,目前在城镇化方面的一些新趋势亦值得重视。如截至2018年末,一些大城市人口增长幅度较大:杭州常住人口比上1年增长了33.8万,宁波增长19.7万,合肥增12.2万,成都增长了29万。
但是很多中等规模的城市人口增长却相对缓慢。比如2018年末江苏南通和连云港常住人口增长不到1万,浙江舟山市增长了0.5万。
蒋三庚指出,目前大学生择业主要转向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特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福利资源、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非常好,人口吸引力高。而小城市在就业等机会上比较少,因此尽管小城市户籍开放,但吸引力也很低。“尽管现在强调都市圈和城市群,很多城市距离核心城市较远,偏远的城镇就会比较困难”,他指出,“未来要不断改善和完善户籍制度,使人才充分流动起来。”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