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近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面临工会罢工的挑战,工会要求提高薪酬、加强就业保障、提高福利。而不久前,纪录片《美国工厂》向大家显示了一个美国制度下工厂的运作。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与其过高的人工成本有关,在进入全球化时代后,产业资本大规模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从而导致美国制造业大量外迁。这种外迁破坏了美国的产业公地(industrial commons),也就是由各种专有技术、产业运作能力和专业化技能的网络,包括供应链。“产业公地”解体会让留在美国的企业很难保持竞争力以及生存,最终都跟着外迁,导致制造业衰落,而制造业又是新工业革命“在场创新”的基础,所以,美国自奥巴马政府至今都在努力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制造业。本世纪头十年,美国失去了570万个制造业岗位,但2010年-2017年间新增近100万个制造业岗位。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以及某些“脱钩”行为旨在破坏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公地,削弱中国的制造业能力,延缓中国制造业升级以及新工业革命的进程。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规模,贸易战产生的企业外迁对中国制造业基础和发展并不会构成致命的伤害,真正的挑战是国内的一些潜在因素。
与美国人工成本过高(效率相对较低)不同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工人,在以往代表了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一项数据显示中国有“过早去工业化”的迹象,发达国家制造业就业比重峰值在30%以上,中国制造业就业比重在2012年就已现峰值(19.2%)。
以上现象的原因是2009年后大规模的基建和地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并能支付更高的工资。这导致制造业必须提高工资才能留住工人,但制造业效率并未普遍有效提高,因此,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一些沿海地区在春节后会出现“民工荒”现象。当企业想要通过技术升级提升效率的时候,更大规模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出现了,高级技工目前缺口仍然很大。
一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制造业的直接后果是产业工人无法接续,这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的挑战。如果说能够获得更多收入的高级技工缺口如此之大,为什么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做高级技工呢?如果说缺少技能教育和培训,但考虑到收益,应该也会有很多年轻人愿意为学习支付成本。因此,真正的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一方面大部分制造业岗位比较枯燥,年轻人对工作的要求不仅仅是为生存,除了关注工资待遇,更注重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部分年轻人不仅不喜欢加班,更想拥有丰富多彩、时尚健康的业余精神生活;同时也希望拥有职业成长、获得晋升的机会。
大部分企业倾向于让工人不断加班扩大产出,尽管想留住工人,但还是以“临时工”的地位对待他们,大部分“民工”年龄大了就会离开,而不是将制造业作为终身职业,这也不利于技术积累。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劳累以及缺乏上升空间,是让一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制造业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大部分工人是外来人口,很难在工厂当地置业安家落户。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从战略上认识到新时代工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目前看,落实仍需努力。
曹德旺曾表示中国劳动力成本高影响了制造业发展,但即使成本高,一部分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制造业,这是急需解决的挑战。房地产以及一部分服务业抬高了人工成本,影响了实体经济。
对我国而言,考虑到高技能工人的缺乏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步减少,中国急需巩固产业工人队伍,以此保持自身的产业竞争优势。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