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据新华社报道,应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9月16至18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同梅德韦杰夫总理共同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
当地时间9月17日下午,李克强在圣彼得堡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李克强表示,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俄加强战略协作,增进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不仅有利于双方,也对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释放出积极信号。
梅德韦杰夫表示,今年对俄中关系而言是一个重要年份,中国即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俄中也将迎来建交70周年。他强调,俄中是重要友好邻国,当前两国关系处于最好水平并进入新时代。发展对华关系是俄方外交优先方向,也符合俄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世界形势不稳定性上升、保护主义持续抬头的背景下,俄方愿同中方深化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
在会后共同会见记者时,李克强表示,中俄务实合作呈现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特点。双方在能源等传统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在跨境电商、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呈现新亮点。希望双方积极探讨深化炼化一体化合作,增加能源合作的附加值,助力双边贸易额翻番目标如期实现。
李克强此访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和两国关系开启新时代之际,也是继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访俄后双方又一次重要高层交往。在李克强出访之前,9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外交部吹风会上说,“建交70年来,中俄关系愈加成熟、稳定、坚韧,成为世界上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柴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全球正值“多事之秋”,中俄为大国合作树立了一个较好的榜样,双方相互照顾彼此关切,实现了互利双赢,体现出了高度的信任,这是非常难得的。更为重要的是,双方的合作是面向未来的、面向实际的,两国务实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且还在不断与时俱进地向新领域拓展,展现出了高度的合作诚意。
会晤后,李克强与梅德韦杰夫签署了《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下称联合公报),并共同见证投资、经贸、农业、核能、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十余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柴瑜认为,此次会晤的成果非常丰富,体现了中俄合作的前瞻性和务实性,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达成了多项成果。“中俄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面临着共同的任务挑战。如果双方能在新兴领域、尖端领域加强合作,如通讯技术、电子元器件等,这对两国的产业发展都将有巨大推动作用。”
双边贸易额将从1000亿美元向2000亿美元增长
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2018年,中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连续9年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1-8月,双边贸易额达到705.9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9月10日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表示,今年全年贸易额有望在2018年好成绩的基础上实现又一次突破。此前,今年8月14日,在中国驻俄使馆同中俄两国主流媒体举行见面会时,张汉晖表示,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确定了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我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联合公报显示,两国贸易额继2018年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后继续保持增长,农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海关、环保等领域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双方愿继续挖掘合作潜力,进一步扩大双边合作规模,努力向2000亿美元的贸易发展目标迈进。
为了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2024年前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中俄经贸部门将拟定一个路线图,明确双方采取的具体措施。在本次会晤期间,双方发表了关于编制《至2024年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的联合声明。
“这2000亿美元不只包括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比如旅游、运输、教育、医疗、外包、文创、演艺等,加在一起会达到2000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与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2018年,中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金额达175.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倍,成为双边贸易合作的新亮点。
要进一步提升中俄贸易水平,刘华芹指出,就需要消除双方经贸合作中的障碍,深入挖掘彼此的潜力。联合公报显示,双方的合作领域正在不断扩展,比如,创新上中下游产业链合作模式,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合作,开拓在油气等领域的上中下游全方位一体化合作;同时,还要为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开展很多务实合作。
最近一段时间,中俄大豆经贸合作正稳步推进。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奥列什金9月3日表示,2019年,俄罗斯有能力将大豆对华出口从2018年的80多万吨扩大到100万吨,而2025年有望增至370万吨。
俄罗斯大豆能否填补中国国内的需求缺口?刘华芹认为,单靠某一个国家来填补这个缺口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俄罗斯大豆当前的产量较低,而农产品的生产也需要至少几年的培育期。但她强调,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的农产品进口需要坚持多元化的方针,增加从俄罗斯的进口有助于拓展我国大豆进口渠道。
合作从传统能源领域向高科技领域拓展
分析认为,此次总理会晤为中俄在新兴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的中俄关系注入强劲的动力。
李克强指出,要共同执行好能源领域大项目合作,扩大双向开放,探索炼油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同时,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发挥互补优势,充分挖掘两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办好中俄科技创新年。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将双方合作重点从传统能源领域向高科技领域拓展,不断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当前,中俄的合作重点主要还是在能源领域,包括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今年年底开通的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项目,另外,在航空航天、核能、基础设施方面也有一些合作项目。”但刘华芹说,“在中俄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之后,未来双方需要大力拓宽合作领域。”
多年来,能源一直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俄罗斯连续第3年成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向中国出口的石油达7149万吨,比2017年增长了19.7%。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4月对记者指出,在“西伯利亚力量”中俄天然气管道投入使用后,俄罗斯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
刘华芹指出,当前,中俄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这次的联合公报至少提了十大领域的制造业合作,包括汽车、制药、有色、石化、铁矿石、能源装备、船舶制造、海洋工程、无线电电子、机床等。这些将是我们制造业合作的增长亮点。”
“更重要的就是高新技术领域,其中数字经济是两国未来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数字经济,包括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双方合作空间很大。”刘华芹补充道。
此次会晤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高新技术合作文件,包括:关于数字技术开发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建立联合月球与深空探测数据中心的合作协定,关于协同实施“嫦娥七号”月球极区探测任务和“月球-资源-1”轨道器任务合作协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另外,双方已经决定2020年、2021年互办“中俄科技创新年”。9月15日,李克强在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书面采访时说,两国要以此为契机,将中方的产业、资金和市场优势与俄方的资源、科技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深入对接正在为中俄区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在会晤期间,李克强指出,中方愿将“一带一路”倡议同欧亚经济联盟更好衔接,保持双边贸易稳步增长势头,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努力实现双边贸易额翻一番的目标。
联合公报显示,双方商定与有关方一道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共同发展经济走廊,协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序扩大能源合作,增强数字经济领域有效互动,促进欧亚地区贸易和投资。
“在全球经济秩序出现混乱、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给世界带来了一些稳定性。”柴瑜指出,这样的区域合作也为中俄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体现了中俄合作素有的战略性和长期性。
在此次会晤期间,双方还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即将生效给予积极评价。刘华芹介绍道,该协定于2018年5月签订,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区域组织签订的第一个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经贸合作文件,旨在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各方未来拓展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性基础。
刘华芹分析道,这个协定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它是以wto《贸易便利化协定》为基础签署的合作文件,是遵守wto多边贸易规则的一个范本,也是落实wto多边贸易规则的一个实践。第二,它对于消除中俄贸易中现存的制度性障碍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将有助于降低中俄贸易的成本,从而扩大双方的贸易规模。
柴瑜指出,该协定是以贸易投资便利化为特征的安排,不涉及关税,因此,在协定生效后,中国企业在进入欧亚经济联盟成员的市场时,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会大大地提高。在此基础上,如果在这些国家进行深加工,延长价值链,那么将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大的贡献。
此外,柴瑜表示,这个协定也让“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地区有了一个落脚点,让中国提出来的倡议更好地与该地区的经贸发展规划衔接在一起,因此,它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也是非常积极的。
在联合公报中,双方还强调,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同大欧亚伙伴关系可以并行不悖,协调发展,双方将制定协调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以在欧亚地区构建开放、互利、共赢、广泛、平等的合作空间。
(信息来源:21经济网)